目前,在实验室废水处理现状中,监管已经纳入日程,这就需要环境监测实验室,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液。今天,我们就环境检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将相关技术和有效化处理相结合,为大家分析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处理方案。
一、环境检测实验室废液的现状
1、实验室废液的来源及种类分析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废液大致分为两大类:无机类和有机类。
其中主要来源包括:
(1)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的时候分析以后产生的剩余水样。这些废水是在进行地表水及污水分析时收集的,往往都会大于试验试剂需要的量。在实验中对于这些污染程度低的水样一般就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出去。
(2)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的时候,一些样品的试剂处理以及水样在分析过程中一系列化学的反应,都会产生实验室废液,这些废液相对于第一种实验室废液,污染程度比较大。
(3)在对于废液产生的环境分析中,在具体的分析方法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液,这种分析液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目前,在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中对于废液处理技术相对较少,而废液专门处理过程中费用较高。另外,在实验室内由于规模限制,废液产生量较少,对于这种实验成本也非常复杂,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注重废液的排放。虽然有一些实验室内有一些对于废液处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但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因此,实验室内就会出现不规范的处理现象,这样不仅对实验室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
虽说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不断更新,环保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验室废液的处理过程中,还是缺乏一些科学的废液处理体系。这就造成了很多实验室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处理被动状态。如果实验室人员环保意识及责任意识不能够达标,那么实验室废液处理又缺乏相关规章制度,这样就会造成实验室废液任意排放。
目前,关于实验室废液的处理,缺乏一些专业的水处理机构。而且在处理废液过程中,有些企业没法进行科学的处理,这类专业的企业需要一些专业的部门检测及环境检测部门对其监督和管理,但是现阶段这种企业比较少,一些仅有的企业也因为各种原因处理的种类不全面,实验室可能产生的废液需要几家实验室联合才能完成。
在实验室废液的排放过程中,很多配套式的实验设备都不完善,另外加上很多实验室由于建设的时间过久,实验室在建设的初期并没有将废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考虑进行,因此,缺乏一系列专业的排放设备进行相关废液的排放。
在一些新建的实验室内,虽然设计了废液的收集桶,但是在真正操作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收集,有时候收集桶就摆放在实验室的走廊上。以上各种现象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实验室废液的收集难度就会加大。
另外,实验室的排水管道并没有将地下水道与生活污水的排放管道进行区分,如果废液直接排放会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前提就是要将废液进行分类收集。由于不同实验室中所产生的废液数量不同,一般采用废液储存容器的方式将废液现场处理,并且按照废液的不同种类收集在不同的容器内,汇集在一起后再定期集中处理。
在废液的存放中,要确保废液能够有固定的位置进行存放,保证其通风,并且在不同收集罐上表明名称和种类等信息。另外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看管,并进行登记处理。
(注:废液存储量一般不能超过容器的70%-80%,以免发生意外)
在实验室进行废液处理时,一定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行处理或者转移处理,也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针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液进行相关无害化的处理;转移化就是将一些实验室不能够处理的交由给其他专业的资质公司进行相关处理;另外,实验室也可以根据实验废液的情况选购废液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对于含有酸、碱的实验室废液,一般根据酸碱的原理进行中和后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将不同的酸碱度的废液进行融合,一般将PH调到7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排放。
实验室内产生的含氰废液一般会采用使用强氧化剂将其脱毒后,在加入氢氧化钠进行调和PH值,在此过程中PH值在10以上就可以加入4%的高锰酸钾将其分解。如果废液中含氰数值太高,则需要调整处理步骤:可将废液PH值调到10以上,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氯化钠,这样在化学反应中能将有毒的氰分解成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会有氰的排放。
实验室内含硫废液一般会采用调节的方式将其PH值调到8-9,然后再加入硫酸亚铁及石灰,这样既能够将废液调节成硫化亚铁的沉淀。这样以后再将处理后的废液进行充分地稀释后就可以排放。
现将这种废液的PH值调至到8-10,然后再加入一些亚硫酸铁进行化学反应,经过分离沉淀后,废液中不再含有汞就可以进行排放,将含汞的沉淀再转移进行处理。
一般采用的是将废液中加入熟石灰的方法,将其PH值能够上升到11以上,这个过程中废液的铅就会生成氢氧化铅的沉淀物,然后再加入硫酸铝,这时候PH值就会降到7-8,氢氧化铅和氢氧化铝沉淀后进行分离排放。
环境检测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是放置污染、保护环境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实验室应加强防治污染能力,建立健全的废水处理制度及规定,重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绿色实验室"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访问手机端